企业名称:柳州市鱼峰区浙艺坊奇石馆
联系人:俞兴有
手机:18878288885
邮箱:47023403@qq.com
地址:广西省柳州市城中区柳柴文化产业园C区B栋16号
网址:www.zyfqsg.cn
中国是世界观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对世界赏石文化有极大的影响。目前,赏石已成为世界上较为流行的时尚。中国赏石文化理念、审美趣味已逐步被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接受,中国的观赏石也逐步走向世界,被外国博物馆或个人所收藏。西方国家赏石一般以化石和矿物晶体为主,把寻石者、赏石者或藏石家称为"石犬""化石猎手",称到大自然去寻找观赏石的活动为"猎石"。美国哈佛大学杰出的古生物学家乔治·辛普森称找寻化石活动为"最迷人的体育运动",他说:"化石猎手永远预想不到行囊将是空空如也,或者将放有人从未见过的事物;可能到下一个山头会有重大的发现,这要靠知识、技巧和辛劳。找寻化石作收藏比其他任何活动都重要、值得,并有长久意义。化石猎手不扼杀而是救活古生物。这种体育运动的结果是为人类增加快乐、积累知识。"由此可见,中西方在赏石的种类上有所不同,但对寻石健身、陶冶性情、增长知识的认识是一致的。
中国赏石文化传播世界的始发及路径
公元612年,也就是隋炀帝时代,中国的"博山炉"从百济国(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传入日本,炉顶上的"灵山石"被认定是第一方传入日本的观赏石。在唐朝,中国的赏石、藏石之风开始传入新罗国﹣﹣即今天的韩国。与唐朝关系密切的新罗国直接借鉴了中国园石布置法,直到现在,韩国一些年代久远的宫殿和寺庙里仍陈列着唐朝流行的"峰石"。中国的盆石艺术在公元1200年前后,也就是北宋中后期传入日本。传入日本初期跟着中国称"盆石",后来改称"盆山"。明朝文震亨著《长物志》第3卷《水石》论水8篇,论石10篇,公元1621年成书,对日本的赏石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05年后,日本将观赏石改称为"水石",其名来源于《长物志》中的《水石》篇名,日本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水石协会在"1993国际水石展"开幕式上致辞的第一句话就是:"有着日本人独特感受的水石艺术,是从古代中国传来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赏石活动主要由华侨的带动而兴起,历史较短,但十分活跃,颇有成就。
中国赏石文化是通过丝绸之路以中国园林艺术为媒介传入西方的,其时间可追至汉朝,后经马可·波罗的宣传,欧洲人开始爱上中国园林艺术。1685年,英国坦柏尔伯爵在《论造园艺术》一文中,称赞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它布局的均衡性是隐而不显,中国园林表现了大自然的创造力。英国著名学者钱伯斯公元1742年至公元1744年到中国考察园林,先后出版了《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和《东方造园艺术泛论》。公元1757年至公元1763年,他在对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进行改造时,运用了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叠山艺术,对欧洲园林建设有一定影响。
亚洲是传承中国赏石文化的桥梁
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的赏石文化起源于中国赏石文化的影响,传承有序,处于不间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具有较高的水平,其国际影响力很大。
日本全国大大小小的赏石组织约有400多家,规模大的有全日本爱石协会、全国爱石联合会、日本水石协会。1965年9月1日,日本的《周刊朝日》发表有观赏石的"爱好者200万人"的报道,占当时日本总人口的2%。每年都要举办数百场大小观赏石展。日本石刊办得较好的有《爱石之友》《树石》。日本是一个岛国,大部分观赏石是由水冲刷而成,日本主要是崇尚以山水景观石为特色的水石文化,以水盆装上砂粒或水,其中供放观赏石,将禅宗思想融入赏石文化,营造寂静空灵和内省反观的审美气氛,强调一种安定感和平衡感,在闲寂、清静的环境里观赏山水的枯淡美和野趣美。有的赏石者在室内供奉一块"水石",墙上配挂一幅内容与观赏石意境相似的字画,赏石者盘腿而坐,品着茶,不时用喷壶往"水石"上喷水。石如沐浴春雨,令观赏者心静、怡然、悠闲。
自20世纪中期,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世界的影响,其文化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世界。其中从中国学得的盆栽艺术传播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欧美各地盆栽协会俱乐部随处可见,大量盆栽书籍更是热门读物。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盆栽中的配石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一些著名的盆栽大师转而研究东方的赏石文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多次成功举办国际水石大展。1962年,日本举行了第一届盆栽水石展,而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举办的盆栽水石大展,使西方人看到了东方赏石艺术的神奇。其后,日本又在1970、1980年成功举办了水石大展,进一步提高了水石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976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植物园200周年庆典上,日本盆栽水石协会赠送了五块水石和一块菊花石,进而将赏石艺术影响渗入到北美地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3年10月,日本又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水石友好联谊会。另外,在赏石文化的研究著述方面,日本出版发行了大量的赏石、造园、盆栽书籍,同时,欧美作家也对日本赏石文化进行宣传,如美国作家瑞维瓦撰写的《水石﹣﹣日本景石艺术》。这一系列的活动和宣传,对西方赏石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加深了西方人对受中国影响最深的日本水石艺术的认识。
韩国赏石受唐朝赏石文化影响较深,称观赏石为"寿石",意思可能是赏石能长寿,赏石者像石头一样不朽。民间的赏石组织称为"寿石会"和"爱石人总联合会"。据说,韩国赏石者约占总人口的5%,达200多万人。韩国赏玩的观赏石石质一般要求硬度在5以上,其种类有:山水景石、象形石(包括造型石和图纹石)、色彩石、抽象石、传来石(即外国的观赏石)、珍奇石(化石、钟乳石等)。2007年9月27日,中国奇石观赏石协会与韩国寿石会缔结为姊妹协会,签订缔结书,这对密切两会关系、促进赏石文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新加坡成立有新加坡观赏石艺术文化总会,是以弘扬赏石艺术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提高国人热爱自然、观赏石及相关艺术文化兴趣,丰富国人文化娱乐生活,普及科普知识为己任的群众学术团体。新加坡奇石馆馆长张荣光是华侨,馆内存有他提供的上万块观赏石,最重的达30吨。马来西亚成立有观赏石协会,华裔戴文华担任会长,据说他收藏的观赏石过万。马来西亚还成立了盆景雅石协会。泰国华人周镇荣藏石数以万计,并创办"泰国奇石馆"。缅甸有丰富的赏石资源,最为著名的是翡翠、硅化木(也称树化玉),主要是销往中国,很受人们喜爱。
亚太地区盆栽雅石学会,是亚太地区树木盆景和观赏石爱好者的组织。该组织于1992年在印尼巴厘岛成立,并举办了第一届展览;1993年,在香港举办了第二届展览;1995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了第三届展览;1997年10月,在上海举办了第四届展览;1999年10月,在台北世贸中心举办了"第五届亚太地区盆栽、雅石、古盆展";2001年11月,在吉隆坡绿野马来西亚国际展览暨会议中心举办了第六届亚太盆景雅石展;2003年2月2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会展中心举办第七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2005年9月6日,在北京举办第八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2007年9月1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第九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亚太地区盆栽雅石学会主要通过展览开展交流活动,推动了亚太地区赏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中国赏石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
西方国家对自然原石的欣赏起步很晚,但发展较快。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赏石文化开始在欧美地区流传开来。从1989年欧洲第一个赏石组织﹣﹣意大利水石协会成立计算,至今才30年的历史。"水石"是日本从中国赏石文化典籍取得的名称,西方国家也用这个名称,内容与中国赏石文化一致,即注重观赏石的天然之美。
赏石的国际性组织也相继成立并开展活动。国际爱石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爱石组织,于1990年3月17日在韩国汉城市(今首尔)举行发起会议,当年6月13日在台北制定了国际爱石协会规约并正式成立。1991年5月2~5日在台北县文化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展览,1992年4月在韩国汉城(今首尔)举办第二届展览,1994年3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第三届展览,1995年4月在台北举办第四届展览,1996年5月在汉城(今首尔)举办第五届展览,1997年5月在日本举办第六届展览,1998年9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第七届展览,1999年3月在台北举办了第八届展览。目前国际爱石协会参加地区和国家有中国台北、韩国、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德国等,是国际赏石组织的一支劲旅,对赏石文化的推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自然艺术石爱好者协会,由韩国寿石人总联合会发起。第一届国际展于1995年11月在韩国釜山市文化馆举行,台湾展团邓安连会长率14人携13件展品参展,日本由中尾国夫会长率领出3件展品参展,马来西亚由陈汉诚会长率领带5件展品参展。第二届国际展于1997年1月在台湾高雄举办。1993年9月在日本举办了一次由中国参加的"第一届水石国际邀请展",参加者有中、美、印尼、意、英、法、德、荷兰等国家及中国的香港和澳门。1997年10月,在汉城举办了"第三届世界石展"。1998年8月,在韩国大田市举办世界博览会的会场内设置"雅石展览馆",并邀请中国、日本、印尼等国的石友参加,召开了参展团会议。由此可见,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赏石文化之盛和国际影响力之大。
2013年6月28日,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率中国赏石文化代表团赴美国参观访问。代表团分别与北美观赏石协会、洛杉矶华侨赏石协会和图森矿物协会进行了友好交流。参观了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亚利桑那大学矿物博物馆,并拜访了美国观赏石收藏家。访问活动对促进东西方赏石文化交流和合作、扩大中国赏石文化的国际影响意义十分重大。2014年,世界华人观赏石协会经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成立,对团结全球华人赏石爱好者、扩大中国赏石文化在世界的影响有很大帮助。
世界不少国家的赏石组织纷纷成立并开展活动。继1989年意大利水石协会成立之后,欧洲相继成立的有佛罗伦萨水石协会、德国水石协会、不列颠水石协会、南非水石协会、南非鹰眼水石协会、法国水石爱好者协会、欧洲水石协会等等。在美国共有6个赏石团体,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加利福尼亚水石协会、北美观赏石协会。在加拿大则有以华人为主的加拿大雅石会。澳洲水石协会(成立于1996年)。1992年,欧洲赏石联合会在卢森堡成立,简称" ESA ",曾经多次到亚洲各国和中国台北参加观摩国际石展的德国人威廉.本斯发起,在第二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德国赏石协会并组织赏石展览会。1996年7月,华盛顿国家植物园举办了"北美观赏石展"。1997年5月,在比利时举办了"第四届欧美水石展",同时成立了"欧洲水石协会"。1998年2月,美国加州水石协会举办了第三届水石展。由美国理查德.卢森堡所收集的120块中国文人石精品,从1996年开始在欧美各大博物馆、艺术中心举办了"大千世界"巡回展,一路受到好评,中国观赏石艳惊欧美。在欧洲,由欧洲水石协会主办的水石展每年一次轮流在欧洲各国举行,1998年5月由东道主比利时主办了第四届欧洲水石展,同时举行欧洲水石大会。英国于1998年8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水石展,10天的展期内容极为丰富,参展的主要为欧美各地的水石协会。短时间的发展,使西方赏石文化显得生气蓬勃。美国收藏中国观赏石比较早,1919年,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观赏石,这也许是西方艺术机构收藏中国观赏石最早的案例。目前的美国,藏石者就有数百万人,藏石博物馆600多家,赏石公司及商店数千家,矿物协会或化石俱乐部1000多个。在美国,几乎每星期都有一次规模较大的宝石、观赏石展,一些赏石公司平均每年参加50多个展销会,平均每星期一次。美国每年在图桑举办两次矿物晶体观赏石展览会,一次在情人节,一次是在9月。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几千家厂商参展,展品几乎囊括了目前已发现的所有矿物晶体。
随着赏石活动的发展,由欧美赏石家编写的赏石书刊开始出版发行,如,不列颠水石协会会刊《赏石日志》,北美观赏石协会会刊《待于发现》,都是季刊,特别是后者,从图片到文字内容,水平都属上乘,是欧美赏石界具有影响力的刊物。而由菲力克斯·瑞维瓦所著的《水石》一书,1996年出版发行,基本代表了欧美赏石艺术水平和发展现状。西方赏石文化虽然时间短,但其赏石水平及理论都有很高的水准。在著述方面,不尚空谈,注重实用,选题如:怎样选择观赏石的观赏角度、如何拍摄观赏石等;对观赏石的评判已经形成比较一致的标准。在分类方面,通常分为:山水、形象、图案、抽象四大类。他们把台座的设计制作作为重点,因为这是化顽石为神奇的点睛之处,在各种展示中特列台座一项,要求说明其质地。台座的设计制作是各观赏石协会经常的讲座课题。在观赏石的其他包装上也极为讲究,对观赏石的摄影、书籍及宣传资料的印刷、装观赏石的箱子,要求精益求精,务求典雅高贵,按古董艺术品的水准来做,以体现观赏石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中国赏石文化与西方赏石文化的比较
中国的赏石文化与西方国家的赏石文化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也不完全相同。西方国家的观赏石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一是岩石艺术,主要是搜集、欣赏人类祖先遗留在岩石上的绘画、符号之类的艺术,关注其历史内涵,带有浓厚的考古色彩。二是矿物晶体、化石和陨石,注重石头的内部结构及矿物学价值,关注石头的科学内涵,偏重于地质矿物研究范围。三是宝石艺术,如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等,关注的是它们的质地和经济价值。四是水石艺术,沿用于中国赏石的审美观念,其内容与中国赏石文化一致,也就是重视观赏石的天然美。总的来看,中国赏石文化与西方赏石文化的相同点主要表现为:都是以岩石为审美对象,追求独特性和稀有性。它们的不同点在于:
一、赏石的理念不一样。西方赏石是通过观赏石来表现人的高贵、美丽和富有,如对宝石的欣赏,追求的是观赏石的华美、珍稀和耐久。一颗重达530.2克拉的"非洲之星"钻石,就被镶嵌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同时,重视观赏石的科学价值,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探究自然的奥秘。他们重视观赏石的经济价值,把观赏石作为财富保值或升值的方式。2017年4月4日,一颗重达59.60克的"粉红之星"钻石在香港以4.9亿港元拍卖成交。中国赏石与西方赏石相比,更需要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理解力。中国赏石注重观赏石的人文内和哲理,注重观赏石的自然美,通过形象思维、情感思维,强调观赏石的精神内涵对人的身心影响,把赏石作为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过程,强化观赏石避邪、保佑、纳福等神秘的力量。中国观赏石也讲经济价值,但与钻石之类的宝石相比,价格是非常低的。
二、观赏石的种类不一样。由于理念不同,西方注重的是华丽、珍稀的宝石,如钻石、红宝石、祖母绿、蓝宝石等。另外是对化石、矿物晶体、陨石的欣赏。他们热衷于陨石收藏,成立有俱乐部。中国除了玉石之类的华丽石头外,更倾向于大自然创造的普通石质的原石,这些石头在造型、画面等方面具有艺术品一样的美。这样使中国的观赏石范围广泛,种类丰富。中国人喜欢玉石、天然的石块,也喜爱钻石、宝石、矿物晶体。
三、对观赏石的人工处理不一样。西方强调对石的加工,如钻石、宝石的加工,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切割和抛光,用切面去最大限度地展示宝石的美感。中国人注重对天然原石的欣赏,保持石的原始状态,只需配备适当的底座予以衬托即使是加工玉石,也是注重艺术造型,赋予形象的美。
四、观赏石的置放不一样。西方观赏石一般比较小,大多加工成佩饰戴在人身上。中国的观赏石有佩戴在身上的,但更多是供置在园林、庭院、家中,成为景观,对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
五、赏石的参与者不一样。西方人欣赏的钻石之类的宝石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的,从事赏石活动的人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赏石是富贵人的生活方式。另外,钻石、宝石、矿物晶体、化石也是需要具备相当的开采条件,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中国的赏石不同,因为中国的观赏石绝大多数是靠去大自然"捡",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可以进行赏石活动。只要你到山中、河滩去寻找,就能发现可以观赏的石头,几乎不用花钱购买就能获得观赏石。另外,绝大多数观赏石的价值并不是很高,一般人都能享有。这些因素也是中国赏石人数众多的原因。
六、对观赏石的评价标准不一样。西方国家喜欢的钻石之类的宝石,其审美价值有一套科学的、规范化的评价标准,而中国赏石的审美标准是一种主观的文化评价,一块观赏石,不同的人会因为艺术素质、感情和喜好不同而有不同的评价。正因为以上原因,西方的钻石之类的观赏石像黄金一样,市场价值几乎是统一的,价格比较好评价。中国人的观赏石一般没有价格标准,"黄金有价,石无价",中国观赏石在交易中的价格取决于双方的协商。中国有一颗鸡蛋般大的"小鸡出壳"的天然玛瑙石,标价达1.5亿元。
如今,中国赏石文化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同。1993年11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一块太湖石,以7.1万美元被一欧美人士买去;1994年5月,佳士德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有一块不大的灵璧石,以8.6万港元成交;1994年6月苏富比在纽约再次以4万美元的价钱成功拍卖了一块规格不大的灵璧石。2002年9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一方高1.28米的清中期青白石须弥座太湖石立峰,成交价4.5万美元。
联系地址:广西省柳州市城中区柳柴文化产业园C区B栋16号
联系电话:18878288885
联系邮箱:47023403@qq.com
网址:www.zyfqsg.cn